動畫故事間隙的概念來自于銀幕戲劇大師羅伯特·麥基的《故事》一書,即故事來源于主觀場和客觀場的交匯。按照麥基的說法,角色每做一個動作,都是對即將到來的結果有一種期待。為了營造戲劇張力和趣味性,對角色的期待和他行動的結果之間必然存在巨大的落差。差距會延遲或阻止他立即實現目標,并要求他采取進一步的行動,從而在期望和結果之間拉開更多更大的差距。當英雄的目標和這些差距越來越近的時候,期待和結果就統一了。這種融合一旦發生,主人公的行動就會達到預期的效果——劇情解決,主人公達到目的。當然,這種結局在小情節和大情節的電影中發生的方式不同,但在大多數情況下,麥基都是將自己的理論素材改編成大情節,也就是標準的好萊塢敘事原型。
主人公在追求一個不可企及的欲望對象。他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了采取一種特定的行動,其動機是這種行動會導致世界做出相應的反應,從而成為實現自己愿望的積極一步。從這種主觀的角度來看,他選擇的動作看似最小,保守,卻足以產生他所需要的反應。但在他采取這個行動的那一刻,他的內心活動、個人關系、個人與外界的關系,或者所有這些組合的客觀環境,都會做出與他的預期大相徑庭或者比他的預期更強烈的反應。
這種發自內心的反應阻礙和挫敗了他的欲望,這種欲望比他采取行動之前離他的欲望更遠了。他的行為不僅沒有導致合作,反而激發了許多對立的力量。在主觀預期和客觀現實之間,在他采取行動時認為會發生的事情和實際發生的事情之間,存在著概率和必然的差距。
案例分析——動畫電影《超人總動員》開頭,超人救了一個跳樓自殺的人,然后遇到了正在炸保險柜的炸彈惡魔。炸彈惡魔在消遣時吸了一顆炸彈才得以脫身。在此過程中,炸彈意外落在高架鐵軌上,鐵軌被炸斷。正在這時,一輛高速列車高速駛來,即將通過斷橋。超人不顧一切地用身體擋住飛馳的火車。這是主人公采取的具體行動,會導致環境的相應反應。
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之后,一個超級英雄被起訴了。原因是他救了明顯不想被救的人。原告奧利弗?斯威特試圖自殺時被超人阻止。他在高等法院對這位著名的超級英雄提起訴訟。由于超人的行為造成的傷害,他終日生活在痛苦之中,乞求死亡。5天后,高架鐵路事故受害者再次提起訴訟。超人的失敗讓政府損失了數百萬美元,也引發了全球數十起超級英雄訴訟的浪潮。在巨大的輿論壓力和沒完沒了的訴訟下,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。政府悄悄啟動超級英雄的搬遷案,超人的過往得失被赦免。作為交換,他們承諾不再扮演英雄的角色,默默無聞地成為平民。這是主人公行動的結果。他的行為不僅沒有引起合作,反而阻擋了他的欲望,讓他沮喪。差距是指主人公的期望和結果之間的差距,概率和真實的必然性之間的差距。
關鍵詞: